来听听这位肝癌患者的治疗体会

文章简介:来听听这位肝癌患者的治疗体会,在4月15日-20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他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患病经历和治疗过程。他很有感触地说,患癌并不可怕,关键是治疗得当,精准治疗是康复的基础。

很多人在遭遇癌症侵袭时,往往病急乱投医。家住市区城东鹤池苑56岁的金宏伟,曾患了严重的肝癌,但由于治疗和保养得法,他对现在自己的身体很是满意。在4月15日-20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他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患病经历和治疗过程。他很有感触地说,患癌并不可怕,关键是治疗得当,精准治疗是康复的基础。

与死亡擦肩而过

4年前的6月底,金宏伟被确诊右肝占位4 5 3cm,有鸡蛋那么大。手术切除后,切片化验结果为恶性肝细胞癌。经过4次插管化疗后,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原以为从此生活恢复平静,但1年后的10月初,一次胸增强CT检查又给他一个晴天霹雳:肺动脉处有一个2 3 4cm的栓子。血栓、癌栓?由于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少,一时无法确诊。他随即去浙医一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呼吸一科结合各种化验检测最终考虑血栓,决定用华法令抗栓治疗,3个月为治疗周期。由于栓子下移会造成肺动脉下端窄处堵塞而丧命,医生要求他必须避免剧烈活动和咳嗽。金宏伟当时提出:胸外科会诊可不可以手术消除?却被告知:已会诊不能手术。其实他在此时已犯下了一个低端错误:沒有去浙一胸外科专家门诊会诊。

他提心吊胆地过了3个月后去复查,胸增强CT显示肺动脉内占位为4 5 6cm,诊断结果仍考虑为血栓、癌栓。此后,他又去看了多个科室,但建议他做化疗。如果当时做化疗,结果是可想而知。金宏伟想到,自己找了那么多专家就没找过胸外科。于是,他马上挂了浙一胸外科资深专家。

他走过的弯路

金宏伟找到了胸外一科马量教授。马量和倪一民主任看了一张最近的胸增CT片就决定收治,并在当日安排床位准备手术。虽然当时他们科床位要预约40天,但考虑到他情况严重,就特事特办了。非常幸运,他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5天出院。刚到家就传来了切片报告单,化验为血栓。就这样:他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现在,金宏伟康复得很好,也在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还成了市肿瘤康复学校的骨干,为肿瘤康复事业尽自己的能力在工作。

金宏伟说,自己的治疗经历,让他深深感到,在碰到疾病困扰和复发时必须冷静沉着面对,理智选择。求生是本能,最好的专家也有学科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多听听各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建议,少走弯路,多份希望。

各科医生“单兵作战”仍是常态

恶性肿瘤至今未找到准确的致病原因。但现有科学已充分证明三大致病因素,即:环境、心理、饮食。恶性肿瘤由于致病原因多而复杂,且病程长、愈后不好,5年生存率低,致使很多患者一旦患上此疾病,就以为死神降临,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极大地影响了康复。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很多确有疗效的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手术、靶向药物、提高免疫力等等。但由于个体差异、病灶的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程进展不一样,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康复和愈后情况也各有差异。虽然中国医疗水平日益发展,但国内单学科的极致发挥,往往使患者得不到各学科协同作战的精准治疗。各科室医生总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极尽所能地发挥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单兵作战。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医生江郎才尽时才提出换科治疗,而此时患者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那么什么叫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呢?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状况,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该手术的手术,该化疗的化疗,该放疗的放疗等,最大程度避免应该手术的病人却在拼命化疗,结果是失去手术机会不治而亡。

金宏伟说,目前国内沒有普及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治疗方法,而得到精准治疗又是康复的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勤跑几个科室,看相应各科的专家门诊,从而来达到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效果。

(责任编辑:编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