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的老伯得了胃癌却不用开刀治疗 医生建议高危人群应精查胃镜

文章简介:六旬的老伯得了胃癌却不用开刀治疗 医生建议高危人群应精查胃镜,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胃炎,据消化科医生经验之谈很多30岁以上人群都会有,赵老伯就安心回家了。可一周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腺上皮重度肠化,赵老伯一头雾水。

医院胃癌病人赵老伯,经定期复诊做了胃镜精查,不仅切治好了癌症,还不用挨一刀。

三年前, 66岁的赵老伯出现吃完饭肚子饱胀,细想饭量跟以往没有变化,于是来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胃炎,据消化科医生经验之谈很多30岁以上人群都会有,赵老伯就安心回家了。可一周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腺上皮重度肠化,赵老伯一头雾水。

“腺上皮重度肠化说明胃炎已经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看做是一种癌前病变。”消化科副主任张学松解释,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化或异型增生者应定期随访,这类人群警惕癌变。

一个疗程过后,张主任嘱咐病人按期随访。按照医生叮嘱,赵老伯每次如约而至来张学松门诊。张医生为其做了NBI(窄带成像)+放大胃镜,利用高清成像技术进行了胃镜精查。他说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胃镜精查,以便及早发现癌变,而且癌变发现的早,有可能只要胃镜下局部治疗就可以。

据张医生透露,该院近期购进多条高清内镜,组建了消化科早癌团队。后来,赵大伯的胃发生了癌变,由于定期精查,发现很及时。张医生在胃镜下做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免去了开刀。“真要感谢医生,不仅切治好了癌症,还不用挨一刀。”赵大伯每每想到能躲过一刀感到很幸运。

那么,赵老伯是如何患上早期胃癌的呢?根据目前研究,胃癌的发生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因素外,其他如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及其所含的必要营养素、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赵老伯回忆,年轻时生活艰辛,新鲜水果蔬菜吃的不多,经常吃腌制食品,经常熬夜,并且养成了嗜好烟酒的不良习惯。

据介绍,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应定期复查。医生建议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1~2年行内镜和病理随访一次;活检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年左右随访一次;有明显局部病灶者,根据内镜检查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如何预防胃癌呢?医生建议,首先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少吃或不吃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限制咸的食物。其次是戒掉嗜好烟酒的不良习惯。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要及时根除。有胃癌家族史者要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有萎缩和癌前病变者要遵医嘱定期精查胃镜。

(责任编辑:编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