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被误诊为肺癌 专家:专业感染科的医师太紧缺
文章简介:肺部感染被误诊为肺癌 专家:专业感染科的医师太紧缺,因为胸透结果上出现了“肺部有阴影”几个字,正值壮年的方先生被自己选择的体检医院怀疑为恶疾,并进行了各种检查,最终被判定为肺癌。
因为胸透结果上出现了“肺部有阴影”几个字,正值壮年的方先生被自己选择的体检医院怀疑为恶疾,并进行了各种检查,最终被判定为肺癌。不甘心的方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换了家大医院进行复查,却被发现之前是误诊……
同样被误诊的情况也出现在儿科门诊,两岁的贝贝因为腹泻一直在用药物,治疗多日仍不见好转。经专业人士指点到另一家医院去诊疗,医生的治疗方法和原来截然不同,让其停药,先给贝贝的粪便做细菌培养……
真菌感染易被误诊
像文首提到的方先生的遭遇,是因为一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肺部真菌感染了解不够,缺乏真菌防治的相关知识,导致有肺部真菌感染病人被误诊为肺炎、结核,甚至肿瘤和其他疾病,对这些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结核和抗肿瘤药物,耽误了抗真菌治疗。在专业医生看来,对于有肺部阴影的病人,尤其是长期白细胞低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等,应警惕肺部真菌感染,及时到专业科室进行诊治。
同样,真菌性肠炎也是幼儿常见病。还有真菌性脑膜炎感染,一开始的症状和普通感冒无异。有些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导致被误诊或者漏诊。针对这类容易被误诊的感染性疾病,不要说一般科室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了,就连专门的感染科也缺乏专业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呼吁:“多数医院的感染科缺少专门从事细菌真菌感染诊治的医师,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医院感染科应该尽快转型。”
► 亟需提高专业认知度
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峻、新抗菌药物研发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细菌真菌感染疾病的诊治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一支从事细菌真菌感染诊治的专业医师队伍。
在国内遏制细菌耐药的国家行动计划中,早在去年12月,国家卫计委就发布了《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
现实情况是,自2004年以来,虽然多数医院成立了感染科,但诊治细菌、真菌感染能力仍不足,其中部分医院并没有设立收治细菌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区。
王明贵教授指出,我国多数医院的感染科主要诊治肝炎患者,所以常被称为“肝病科”。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和有效抗肝炎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肝炎患者正在大幅度减少。此外,由于抗菌药的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各类耐药细菌不断出现,耐药率上升迅速,同时新抗菌药研发困难,造成耐药菌感染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是综合医院感染科成功转型的基础。”
► “培元计划”培养骨干队伍
就感染临床诊治而言,王明贵教授认为难点不少。首先是确诊难,其次是明确病原体难,最后是掌握各类抗菌药的特性难。
基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日前在沪举办了“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项目(培元计划)”理论学习班,并签署了“培元计划战略合作备忘录”,预计未来3年内,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的感染学科中青年骨干,形成专业队伍,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诊治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张旭东副所长表示,通过“培元计划”,到2020年能够在全国建立起12个培训基地,3000名临床医师接受细菌真菌感染诊治的理论系统培训,培养出500名历经理论和临床实践培训而具备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的专业医师,促使全国300家医院建立细菌真菌感染诊治专业队伍的感染科。
(责任编辑:编辑102)
- 上一篇:身体一处疼可能就是肺癌的征兆
- 下一篇:CT是怎么判断肺结核和肺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