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迈开腿”对糖尿病到底有多大作用?看完这两个研究您就知道了!

文章简介:42岁的单亲妈妈身患癌症:女儿暖心回应,我多想看着你长大,“妈妈,你爱不爱我啊?”昨日下午,在医院肿瘤内科的病房里,6岁的萌萌(化名)向黄女士撒娇道。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成果,一座丰碑作者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来源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1研究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尽管当时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并不高,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与西方国家一样,我国的糖尿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如何控制这个趋势,能不能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1986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教授与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吴英恺教授、从事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多年的大庆油田总医院胡英华教授合作,经过前期调查,最终选择汇集了全国各地人群、人口流动性较小、公费医疗覆盖率高、卫生人员充足的大庆油田地区作为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地点。

当时大庆的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大庆人民吃的好,动的少,肥胖者较多,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研究团队联合大庆当地33家诊疗单位,对110660人进行筛查,最终筛查出577位糖耐量受损患者,平均年龄46.6岁。

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研究,其中干预组又分为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饮食加运动干预三组,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从1986年持续到1992年。

干预研究结束后,又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随访研究。

现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首席专家的李光伟教授,是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之一。

2研究结果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生活方式干预阶段,从1986年生活方式干预开始,到1992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共6年时间;第二阶段,也就是随访阶段,自研究开始至2016年,随访研究30年。

30年时间,共获得三大成果:1、1996年是第一个十年。

6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在世界上首次证明,通过简单的生活干预方式就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幅度达30%~50%。

该研究成果于1997年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

2、2006是第二个十年。

在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中,93%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在积极干预期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少了一半,在随访20年间减少了43%。

与未干预人群相比,干预组人群平均晚发生糖尿病3.6年,心血管病死亡降低34% (10.9% 比16.4%),全因死亡降低19%(21.5% 比26.6%)。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以饮食和运动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持久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该研究成果于2008年发表在《Lancet》杂志上。

3、2016年是第三个十年。

与未干预人群相比,6年生活方式干预能使威胁视力的严重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和失明)风险下降47%;降低20年累积心血管死亡风险33%,降低23年累积心血管死亡风险41%;降低23年累积全因死亡风险29%,降低30年累积死亡风险27%;未发现能降低2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降低3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27%;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了45%,差别均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表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长期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且减少了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病硬终点。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23年随访结果发布在2014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

3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意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

糖尿病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便很难逆转,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意义重大。

控制糖尿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减少视网膜、肾脏等微血管并发症和心脑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全球首项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高危人群心血管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3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地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预防可延伸至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及死亡的减少。

中国糖耐量受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6年,随访30年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和全因死亡显著降低。

生活干预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是有效的,而且预防作用是可以长期维持的,原因可能在于生活方式干预期间受试者所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

在大庆研究的启示下,芬兰、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都进行了类似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研究,陆续证实了大庆研究的结果,从而奠定了中国糖尿病预防研究在世界的领跑地位。

2、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另一个令全世界瞩目之处在于,该研究解答了生活方式干预对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能够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少心脑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

3、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糖尿病,在后来美国、芬兰、印度、日本多个国家进行的类似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全世界预防糖尿病都是有效的。

大庆的研究结果还影响了美国糖尿病指南的制定。

4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结果带来的思考尽管早在1995年发布的大庆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就已经证明,通过简单的生活干预方式就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但近些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却一路飙升,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高出大庆研究开始之初糖尿病的患病率1%十倍之多,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

糖尿病的控制当前已经超出医学的范围,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的参与和国家计划势在必行。

全世界糖尿病预防工作做的最好的是芬兰,他们做了糖尿病预防的调查研究后,就制定了糖尿病预防的国家计划,从国家层面指导全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不过,相对于芬兰,中国的人口众多,制定一个疾病的国家计划,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生活方式干预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这对许多人而言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还没有感受到和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建议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很难做到。

这是糖尿病预防工作难开展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受到世人尊重的根本原因。

【链接】《柳叶刀》重磅:难以置信!临床试验证实,通过饮食管理一年减掉30斤,86%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可摆脱2型糖尿病 | 临床大发现作者 谭硕 来源 奇点网估计再提肥胖和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忠实的读者们脑海里只会浮现三个大字,叨叨叨……虽然一遍又一遍告诫“管住嘴”,但有几人能在美食面前不学饕餮呢?反正奇点糕经常看着体重秤冒出想扇自己耳光的想法……肥胖也许不是糖尿病的最后一块拼图,但却绝对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如果减肥实现的是糖尿病完全缓解这种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呢?今天的《柳叶刀》上,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DiRECT的一年随访结果终于出炉:采取积极的饮食限制管理,可以使近半数受试者实现糖尿病症状的完全缓解,而且很可能不再依赖药物治疗!在12个月内如果能减肥15公斤以上,糖尿病症状的缓解率更是达到86%[1]!无数降糖药都做不到的成就是怎么被实现的呢?这还要从领导这项试验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Roy Taylor说起,他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上已探索了近四十年,并提出了“双恶性循环”假说,即:2型糖尿病与肝脏和胰岛内的多余脂肪关系密切。

论文通讯作者,提出双恶性循环假说的纽卡斯尔大学Ron Taylor教授“双恶性循环”假说认为,饮食不当导致的能量摄入过多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第一步,能量过多,会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这些脂肪相当一部分会堆积在肝脏,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葡萄糖合成功能失调。

为了调节葡萄糖合成,胰岛素在肝脏的浓度相应会上升,但由于胰岛素还有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的功能,这会进一步加剧肝内的脂肪堆积水平,从而在肝脏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糖尿病的发病。

而肝脏合成脂肪的增加,也会导致更多的脂肪输送到包括胰岛在内的全身各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受到脂肪影响而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后,在代偿范围内又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进入肝脏继续推动脂肪合成,随即更多的脂肪就会来到胰岛,胰岛内的恶性循环就出现了[2]。

双恶性循环假说认为,肝脏和胰岛在脂肪的作用下转圈圈,转出了2型糖尿病说一千道一万,用Taylor教授自己的话说,“2型糖尿病就是一种能量代谢病,因此只要从饮食上限制能量摄入,就能实现逆转2型糖尿病。

”而衡量能量摄入最好的方式就是称体重了。

吃得多就会胖,吃得少就会瘦,这比直接测定肝脏和胰岛的脂肪含量可方便多了。

“双恶性循环”假说还认为,不同人肝脏和胰岛对脂肪的耐受性不同,只有脂肪水平超过了人体的处理能力才会发病。

这就解释了有时胖子还好好的,瘦子反而患了病。

如果患者脂肪水平降到自己的承受阈值以下,糖尿病症状就会消失,而且单靠管住嘴也可以,不一定需要依赖减重手术来进行!但由于“双恶性循环”是一种相对长期的过程,因此Taylor教授认为,患者需要减掉较多的体重来打破循环,至少也要达到10kg。

但假说毕竟是假说,还需要实际试验的验证。

Taylor教授的团队在2015年开展了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11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1周的低卡路里饮食(800大卡/天)后,与糖尿病相关的各项指标都明显改善,而将时间延长到8周的效果会更好,有7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而且,患者也不需要长期忍受低热量饮食的痛苦,在症状初步缓解后按照指导进行健康饮食,就可以实现不靠药物控制血糖[4]!虽然低热量饮食挺艰难,但总比将来看着美食想吃不能吃的寂寞好~为了进一步验证饮食限制降体重对2型糖尿病的逆转效果,Taylor教授联合格拉斯哥大学的Mike Lean教授于2014年启动了本次“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DiRECT)”,共在49个基层医疗机构招募到298名近6年内确诊为糖尿病,体重指数偏高(BMI 27-45)的受试者参与为期12个月的试验。

受试者们被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仍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治疗,而干预组则将减肥作为目标,首先进行3个月,在患者自愿下可长达5个月的低卡路里饮食(每日825-853大卡,热量占比为:59%碳水化合物,13%脂肪,26%蛋白质,2%膳食纤维),在体重开始下降后,进行2-8周的正常饮食调整,随后每月向家庭医生复诊,在指导下实现长期的体重控制,试验开始时停用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只有医生认为血糖、血压等指标失控时再恢复用药。

两组受试者在运动等其他减重方法上不做特殊规定。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减重(目标为15kg)和糖尿病症状缓解(糖化血红蛋白<6.5%)两方面。

在饮食管控下,干预组在12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平均10kg的减重,这是此前绝大多数相关试验难以达到的,而在逆转糖尿病方面的结果也相当惊人:干预组中有46%的患者达到了糖尿病缓解标准,74%的患者不再需要服药控制血糖,对照组这两项数字分别只有4%和18%!研究人员将干预组受试者分为了减重0-5kg、5-10kg、10-15kg和大于15kg四组进行分析,实现糖尿病症状缓解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7%、34%、57%和86%,减重越多,就越有可能实现逆转糖尿病的目标!而且,干预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只有一名受试者报告了胆绞痛和腹痛的严重不良事件,多数患者仅表现为便秘、头痛等轻微症状,可见饮食管控也是相当安全的。

试验整体的主要终点减重(左上图)、糖尿病症状缓解(右上图)和减重程度不同受试者糖尿病症状缓解率的差异(下图)由于试验的预计时间为四年,目前还不能直接对最终结果下断言,但初步结果已经让研究人员颇感振奋,英国糖尿病研究组织主任Elizabeth Robertson就表示:“DiRECT的第一年结果已经有望改变数百万患者的生活。

”[5]《柳叶刀》同时配发的评论文章也表示,这一结果支持了饮食限制作为非药物手段,变革糖尿病的治疗,但最好在确诊糖尿病后尽早开始进行[6]。

不久前奇点糕也介绍过低热量饮食逆转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细胞》子刊:赶紧管住嘴!科学家发现热量限制饮食可以从多方面逆转2型糖尿病 | 科学大发现,不少读者都表示,这不就是靠饿治病吗,不是啥新鲜事……可是本次试验证明,有效控制饮食能彻底缓解糖尿病,这可是现有的各种降糖药都无法做到的!相信糖尿病患者们绝对有了管住嘴的动力,接下来可就看实际行动了哦,奇点糕为各位加油……前提是先向医生咨询,可不要自己胡来!参考资料:1.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3102-1/fulltext2.Taylor R. Type 2 Diabetes: Etiology and reversibility[J]. Diabetes care, 2013, 36(4): 1047-1055.3.Lim E L, Hollingsworth K G, Aribisala B S, et al. Reversal of type 2 diabetes: normalisation of beta cell fun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decreased pancreas and liver triacylglycerol[J]. Diabetologia, 2011, 54(10): 2506-2514.4.Steven S, Hollingsworth K G, Al-Mrabeh A, et al. Very low-calorie diet and 6 months of weight stability in type 2 diabetes: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J]. Diabetes care, 2016, 39(5): 808-815.5.http://www.ncl.ac.uk/press/news/2017/12/directstudy/6.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3100-8/fulltext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内分泌科医办室:0313-8041519(张家口市长青路36号8号病房楼5层)声明:凡注明来源的均属转载,转载只限于分享专业知识和医学信息之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者不应无偿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rwdlln@126.com,我们会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录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