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紊乱可能也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文章简介:心律紊乱可能也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食管贲门癌患者年龄越大,病人术后心律紊乱的发病率越高。食管癌手术,因纵隔内及迷走神经附近操作较多,发生心律紊乱较胸内其他非心脏手术为多。

食管贲门癌患者年龄越大,病人术后心律紊乱的发病率越高。食管癌手术,因纵隔内及迷走神经附近操作较多,发生心律紊乱较胸内其他非心脏手术为多。据文献报告,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心律紊乱者为19%,而肺部手术后发生心律紊乱者仅占5%。因此,年龄越大,手术范围越广,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及缺氧的机会也就越多,故术后心律紊乱的发病率就高。常见的心律紊乱有以下几种。

一、窦性心动过速

大多为继发性的,可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如疼痛、精神紧张、缺氧、血容量不足、感染发烧,以及某些药物作用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为:

1.开始与终止呈逐渐变化。

2.心率一般不超过150次/分,心电图特征为窦性心律,其频率在100次/分以上。

本病在处理前必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一般消除原因心律即可恢复正常。如疼痛、发热者,可给予止痛、降温;血容量不足或缺氧者,应予输血、给氧,心率可逐渐下降。但要警惕窦性心动过速,它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心率在130次/分以上者,可用甲氧胺10~20mg静滴,有心力衰竭时,可给予西地兰0.4mg静椎,每4~6小时一次,总量可达1.2~1.6mg。

二、窦性心动过缓

可出现心排血量降低或血压不降,表现为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心电图特征为窦性心律,其频率在60次/分以下,常伴有呼吸性心律不齐。可给予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心脏突然出现停搏。

三、房性期前收缩

一般认为危害不大,亦可转变为心房纤颤。如病人曾用洋地黄治疗,应考虑是否与中毒有关,可停药观察。疾病本身一身无特殊处理。

四、室性期前收缩

每分钟超过6次,即应加以重视。心电图诊断要点为:①有期前发生的QRS-T波群,它的前面没有期前发生的p波;②QRS时间多在0.12秒以上;③期前搏动以后往往有一个完全的代偿间歇。有时正常人亦可存在,如术前正常,术后频繁出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找出原因,给予恰当处理,以免转化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本病的处理,可给予利多卡因,按每公斤体重1mg静脉注射,如无效,30分钟后可重复给药。心律恢复正常后,可每分钟1~4mg静脉滴注,以维持窦性心律。亦可给予奎尼丁或普鲁卡因酰胺维持量,以防复发。此药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作用时宜慎重。60岁以上病人发生连续性室性期前收缩,可使心排血量降低,影响冠状循环,导致心肌缺氧,使心脏应激性增高。如无禁忌,亦可给予短效洋地黄药物,以减慢心率,常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五、心房纤颤

此并发症比较重要,可以使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使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必须充分重视。心电图特征为:①没有P波,而代之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间隔不均的f波,其频率为350~600次/分;②心室搏动间隔完全不匀齐。

心房纤颤心室率快时,如能充分供氧,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足血钾,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律尚可恢复正常。若心室率已下降,但心房纤颤仍然存在,可用奎尼丁治疗,必要时可行电除颤。

(责任编辑:编辑102)